《雪水消融的季節》尼泊爾失蹤47天的山難事件|金馬紀錄片

by Alp Forest

雪水消融的季節 是一部詩意且私密的紀錄片,改編自2017年震驚世界的尼泊爾登山山難事件。導演羅苡珊用細膩的鏡頭捕捉了這段超越生命的情感旅程,透過詩意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在高山雪水消融後,對生命的重新審視與未來的追尋。



《雪水消融的季節》電影簡介

雪水消融的季節是一部2024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作品,講述七年前,尼泊爾失蹤47天的登山山難事件傳遍世界,當時一場百年罕見的大雪,將來自台灣的情侶困在寒冷狹小岩窟之中。

宸君是寫字的人,在登山受困的四十幾天中,寫了超過千字的筆記。不幸的是,獲救前三天,宸君的生命永留在他最愛的高山,只剩梁聖岳獨自在雪冰消融之後,離開這座山。

導演羅苡珊花了七年的時間,面對宸君的遺願:「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

影片的核心圍繞著20初歲的年紀,面對摯友離世的痛苦與成長經歷。在衝擊而混亂的生命狀態,片段式的拼湊著活著、死亡、友情、性別與山林的思緒,以隱諱與詩意的方式,描繪出三人之間的情感與矛盾。當傳奇般的登山倖存經歷,被媒體過度曝曬之時,如片名一般,不再渲染登山山難事件的細節,而是在殘雪中尋找自我與未來。

點擊廣告,支持 AlpForest 內容創作

「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羅苡珊透過自己的鏡頭,試圖理解失去所帶給他們三人的意義,用七年的時間摸索,直到最後明白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怎麼說這個故事,說給誰聽。

🎤 瑞士藝文媒體La Pépinière

提及本片的藝術性,認為其中的視覺與剪輯節奏宛若日本導演河瀨直美的冥想式感官電影,並直指本片在「失聯、失去」此一主題中蘊含的哲思:「失聯是一種暫停與中斷,卻也因此提供另類的生活方式,讓那些撿拾逝者生前蹤跡的人們,有能力修復自身內在世界的生命力與生之欲望。」

尼泊爾失蹤47天的真實事件

本部片是根據2017年真實發生的海外健行山難事件改編,以下是事件的主要背景和細節:

金馬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尼泊爾失蹤47天的山難事件
《雪水消融的季節》劇照 / 圖片來源:希望影視
  • 登山計劃:劉宸君是東華大學的學生,於2017年2月底與男友梁聖岳前往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健行。他們原定在3月10日與家人聯繫,但因為暴風雪而失聯。
  • 搜救行動:家屬在等待五天後向外交部求助。專家推測他們可能因暴風雪迷路,當地的搜救行動因惡劣天氣,而變得困難重重。
  • 被困情況:兩人在被困47天後的4月26日被找到,當時梁聖岳瘦了30公斤,且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劉宸君則在被發現前三天不幸過世,享年19歲。

💡 高海拔健行注意!

尼泊爾健行路線屬於高海拔山區,容易引起高原反應,建議先在 台灣百岳 熟悉高海拔登山,並深入了解 高山症 成因、症狀與處置。

生存經歷

在山難事件後,端傳媒製作了一系列的深度報導-大雪過後,歸來的人,可以在端傳媒的 Youtube 七週年特別企劃 收聽採訪內容的有聲版。

  • 食物來源:在被困的前三週,他們依靠背包中的食物維生,包括泡麵、生米、馬鈴薯和餅乾。隨著食物耗盡,他們只剩下食用油、鹽和融化的冰雪。
  • 最後時刻:在4月23日,梁聖岳發現劉宸君不再有任何動靜,起初以為他只是睡著了,但最終確認他已經過世。
金馬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尼泊爾失蹤47天的山難事件
圖片來源:希望影視
點擊廣告,支持 AlpForest 內容創作

梁聖岳獲救之後的歷程

梁聖岳獲救後,外界對他的反應褒貶不一,許多人將責任推到他的身上,質疑他為何能獨自生還。然而,梁聖岳選擇面對這些指責,以積極的態度回應。他強調,雖然女友劉宸君的離世帶來巨大的悲痛,但他並未長期沉浸於悲傷之中,反而選擇振作,繼續前行。他堅信劉宸君對爬山的熱愛,並希望透過自己的行動延續他未竟的夢想。

這份信念源於他們之間的承諾。兩人在爬山前曾約定,若有一人能倖存,必須說出他們的故事。梁聖岳忠實履行了這個承諾,記者曾問過梁聖岳如果重來一次,是否還會選擇再爬山,他表示不僅會而且還會帶著梁宸君一起,他知道女友喜歡爬山,唯有持續爬山方能延續女友的生命,這是對愛與信任的最深表達。

金馬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尼泊爾失蹤47天的山難事件
圖片來源:希望影視

電影觀後心得

🎤 歐洲紀錄片媒體 Business Doc Europe

美麗且詩意地描繪了對失去和死亡的反思,不僅為創作者自身、也為所有哀悼摯愛意外離世的人們帶來了慰藉。

雪水消融的季節是一部寧靜、內斂的電影,它並不針對登山山難事件的記錄,而是對一個關於生命、友誼、死亡與創傷的深層探索。由導演羅苡珊所拍攝的這部作品,以摯友山難後的遺願為背景,並從倖存者與因故未一起同行的摯友視角出發,追溯並理解這段痛苦經歷所帶來的影響。

這部紀錄片它所選擇的表達方式,並不急於描繪災難場景,或用鏡頭強調健行時遭遇暴風雪,所帶來的肢體痛苦,反而是將焦點放在生還者與缺席者之間的情感糾葛與心理變化。影片中的情感層次豐富而隱晦,導演羅苡珊用詩意的手法,將故事編織成對事件的深沉冥想。

殘雪中的自我探索

片名雪水消融暗示了一種象徵——大雪過後,當冰雪逐漸消融,活著的人在傷痛中開始反思,並尋找未來的出路。這部影片超越了單純的健行意外的記述,它在冰雪之下尋找關於人性、愛情與性別認同…等複雜的人生議題。透過三個人的情感糾葛,觀眾看到的不再是一場驚動全世界的山難,而是非常私密、個人的情感—如何繼續生活下去,如何承載失去的痛苦,如何面對逝者的期許。

點擊廣告,支持 AlpForest 內容創作

愛情、友情與性別認同

影片中劉宸君對自我性別認同的探索,並未被強調或明確解釋,而是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呈現出來,劉宸君與梁聖岳之間的關係,既是戀人也是兄弟,讓觀眾慢慢理解他們不同於大眾的情感互動與生命連結。

創傷與缺席

導演羅苡珊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她與這段經歷深度糾纏。她原本應與劉宸君同行,卻因病無法參與這趟健行之路,這種「缺席」成為她創傷的一部分,讓她在拍攝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不斷面對自己內心的傷痛。影片因此也成為她自我療癒的過程,羅苡珊用鏡頭探索著那段未能同行的旅程所帶來的影響,這讓冰雪消融更具個人情感的重量。

劉宸君遺作: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旅行是因疑惑出發,而生命則以書寫答覆。純粹、難以再得,一名依山少年的靈魂征途。」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是劉宸君的遺作,他是一名熱愛書寫、永遠朝山前行的十九歲少年,這本書也是他生前對山的熱愛與生命探索的深刻體現。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由他的朋友、本片紀錄片導演羅苡珊幫助整理出版,成為他在世間留下的最後聲音。這部作品透過劉宸君的文字,將讀者帶入他對生命、自然與自我認知的深層思索。

《雪水消融的季節》尼泊爾失蹤47天的山難事件|金馬紀錄片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 四冊封面

書中的每一段話語,既充滿著對山巒的嚮往,也反映了他對自我、性別、生命、自由與情感的思考。劉宸君透過爬山,試圖解答生命中的諸多困惑。這部作品中的筆觸流露出深刻的敏感與柔軟,宛如他在最後的時刻,仍然用文字傳達著對自然與情感的思緒。

宸君過世後,他貼身攜帶的旅行筆記與給親友的書信,超過上千字的書寫,由倖存的聖岳帶了回來。自2018年,導演羅苡珊與其他友人在宸君家人的同意下,與春山出版社合作選編,將這些宸君所留下的散稿匯集成《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並於2019年出版。

此書不僅被視為台灣自然書寫近年的代表,出版團隊不將此書定位為紀念選集,而將宸君視為首次出書的文學新人,從而使此書超越山難事件與死亡的喧囂,賦予了作者無可磨滅的新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曾獲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選2019年Openbook十大好書,目前已達七刷印量,並於近年售出泰國版版權、出版簡體中文版。

金馬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尼泊爾失蹤47天的山難事件
圖片來源:希望影視

《雪水消融的季節》獲獎經歷

🎤 國際影評網站High on Films

「以毫不偏頗的誠實與對自身情感的冷靜審視」追溯內心旅程,「在平靜的畫面中隱藏著令人不安的層次」

  • 金馬獎紀錄片單元入圍
  • 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入圍、媒體推薦獎
  • 瑞士真實影展炫光競賽單元
  • 韓國全州影展主競賽單元
  • 義大利特倫托山岳影展主競賽單元
  • 美國 Frameline 舊金山國際酷兒影展紀錄長片競賽單元
  • 波蘭 Docs Against Gravity 紀錄片影展新導演競賽單元
  • 科索沃 DokuFest 紀錄片暨短片影展主競賽單元
  • 桃園電影節​台灣獎 評審團特別獎
點擊廣告,支持 AlpForest 內容創作

更多戶外生活資訊,請參考 AlpForest 戶外生活媒體平台專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