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安全須知《基礎篇》過溪7項技巧與跳水確認

by Alp Forest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在溪河溺水比例高達43.76%,遠比海邊溺水案件19.76%遠遠高出兩倍以上!因此,在進行溯溪或野溪溫泉探索時,必須做好完善的風險管理與評估。

【溯溪安全須知】系列文章將分成【事前風險評估】、【溯溪技巧與安全跳水(本篇)】、【危險水域判讀】供溯溪新手正確的安全知識與風險判讀能力。

溯溪路線相較於山徑更加開闊,無明顯的”步道”,因此在路線判讀與過溪技巧上,需藉由經驗與知識進行快速判斷。本篇將提供溯溪新手 4 個渡溪點的判斷方式,以及 3 個過溪時的技巧。

另外,途經深潭不免激起戶外人的跳水慾,但刺激指數必定伴隨著風險,在跳水前,務必進行五大確認事項,確保自身安全。



路線判讀及過溪技巧

  • GPX離線地圖
    • 溪谷經常無訊號,可依照習慣使用的app下載離線地圖
  • 渡點判斷:選擇水流較慢、溪水較淺、河道較窄的點過溪
    • Tips 1:河床窄變寬的地方流速較慢。
    • Tips 2:白色水花區通常流速快,且看不見水面下的地形。
    • Tips 3:注意兩側是否有疊石,疊石為前人標記過溪處的記號。
    • Tips 4:若水位較高時,務必人包分離,避免包包浮力影響身體重心。
  • 過溪技巧
    • Tips 5:過溪面朝上游,順著水流方向橫渡—重心向前、放低,順著水流向斜後方走,腳步貼地不可抬高。
    • Tips 6:使用登山杖插向上游,與雙腳呈三角點支撐身體,但需注意不要卡到石縫。
    • Tips 7:若有繩索,需同時面向上游及繩索,以免失去重心時被繩索勒住。

跳水 5 確認

  • 確認1:水溫
    • 溪流水溫冷冽,若無事先適應容易造成抽筋,發生危險。
  • 確認2:水深
    • 一般三至五公尺高的跳水,建議水深超過2公尺,五公尺建議水深超過三公尺。
  • 確認3:地形
    • 跳水前,可先配戴泳鏡、面鏡,確認水下地形以及注意是否有巨石、鋼筋、漂流木、凸出物,許多跳水意外皆為撞傷後溺水。
  • 確認4:上岸位置
    • 部分深潭無安全上岸區,若周圍石頭平滑、附著藻類則會增加上岸危險。
  • 確認5:水流
    • 瀑布下方容易形成翻滾流,跳水時須向前跳過水花區,避免捲入翻滾流。
    • 穿著救身衣確認預計跳水區域是否有暗流。

若平時無接觸溯溪戶外活動,建議有熟人帶領前往,從天氣、路線、穿著、過溪技巧…等各方面資料搜集,確保自身與同行夥伴安全。戶外活動有一定的風險,務必做好風險管理,才能好好感受臺灣的自然景色。

本系列也提供【基礎篇-事前風險評估】、【進階篇-危險水域判讀】資訊,供新手在從事溪流活動時,能更加保護自身安全。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