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成因、症狀、預防、急救一次看

by Alp Forest
734 views

高山症是登百岳的常見風險之一,有許多登山者在從事百岳活動時,都有經歷過頭暈、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的高山症症狀發生。不過高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於不夠了解,而造成安全的危害。不論是剛接觸百岳的新手,或是經常登山的老鳥,都需要了解高山症的完備知識,不僅能在登山時保護自己,也能有能力幫助隊員。


目錄

💡本篇高山症完整解析文章較長,建議花一段時間慢慢吸收💡
-認識高山症對於登山非常重要,完整地認識高山症,讓你的登山旅程更加安全。

高山症是什麼?

高山症(Altitude Sickness)又稱為高地症候群(高山症候群)、高山反應、高原反應,是指在高海拔環境下,由於身體未能及時適應高山環境,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和症狀。

如果你是爬山愛好者,或是要接觸爬山這項運動,你必須深入了解高山症的原因、藥物、症狀以及預防。這些症狀若未能及時處理,可能會對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了解和掌握高山症的相關知識,對於登山者來說非常重要。

高山症原因(高原反應原因)

💡高山症原因為身體來不及適應【高山氣壓】與【低氧環境】

高原反應的主要原因在於,當身體無法適應每次呼吸吸入的氧氣量的差異時,就會容易引發高山症。隨著海拔升高至2500公尺以上,空氣變得愈發稀薄,這導致大氣壓力降低。當大氣壓力下降時,肺部的換氧效率隨之降低,這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多個系統,導致腦部和心臟無法正常運作,進而引發高山症。

影響高山症發生的因素包括:

  • 高度上升速度:快速上升高度,身體適應時間不足,容易引發高原反應。
  • 個人體質:一些人因基因差異,適應高山的能力較差。
  • 疲勞和脫水:長時間的體力消耗和水分流失會加劇高山症狀。
  • 飲食和休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休息不足也會增加高山症的風險。

因此,了解和掌握高山症原因和影響因素,對於預防和應對高原反應至關重要。透過攀登計劃和良好的身體狀況維護,可以大大降低高山症的發生風險。

高山症症狀

根據美國著名的學術醫療中心 Cleveland Clinic 以及澳洲健康資訊網Better Health學術文章,高原反應的主要症狀是頭痛,通常在抵達高山海拔後1到12小時內出現初期症狀。具體高山症的6個症狀,包括:

  • 高山症症狀1:頭痛、頭暈(這是高山症最常見的症狀)
  • 高山症症狀2:失眠、無法休息
  • 高山症症狀3:噁心、嘔吐
  • 高山症症狀4:食慾不振
  • 高山症症狀5:體能、協調感下降
  • 高山症症狀6:視力變化(很少見,屬於嚴重的高山症,由視網膜血管破裂造成)

在高山環境中,由於氧氣含量降低,身體會出現一系列適應性反應。然而,這些人體的應對機制往往不足以完全應對急劇的環境變化,尤其是在快速攀升高度時。因此需要我們需要更了解高山症,以便判別自己有沒有高原反應的症狀。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

想了解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

💡使用 Lake Louise AMS 分數判斷,大於等於3分則是有高山症情況。

什麼是 Lake Louise AMS 指標?

根據美國醫學權威文獻NLM的Lake Louise AMS研究, Lake Louise AMS 評分系統自1991 年首次發布以來,一直是判斷自己有沒有高山症的實用工具。Lake Louise AMS評分系統標準化了高山症的評估,並在後續持續優化這套系統,包括一系列的自我評估問題和臨床檢查,此篇文章節錄最新2018的Lake Louise AMS評分標準。The Lake Louise AMS 分數能衡量症狀的嚴重程度。分數越高,表明高山症的可能性越大。

如何用 Lake Louise AMS 判斷自己有沒有高山症?

當你在百岳或是高海拔地區,感受到疑似高山症症狀,以下為Lake Louise AMS表格,依照症狀的嚴重程度打分:

  • 頭痛 Headache
    •  0分:沒有頭痛症狀
    •  1分:輕微頭痛
    •  2分:中度頭痛
    •  3分:劇烈頭痛,無法運作
  • 胃腸道症狀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 0分:胃口好
    • 1分:食慾不振或噁心
    • 2分:中度噁心或嘔吐
    • 3分:嚴重噁心嘔吐
  • 疲勞、虛弱 Fatigue/weakness
    • 0分:不累或沒有虛弱感
    • 1分:輕度疲勞/虛弱
    • 2分:中度疲勞/虛弱
    • 3分:嚴重疲勞/虛弱,無法運作
  • 頭暈/頭暈
    • 0分:無頭暈
    • 1分:輕度頭暈
    • 2分:中度頭暈
    • 3分:嚴重頭暈,喪失能力
  • 整體而言,目前身體感受對自己的活動有何影響?
    • 0分:完全沒有感覺
    • 1分:存在症狀,但並不需要改變任何行程
    • 2分:我的症狀迫使我停止上升,或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下降
    • 3分:我認為我必須立刻疏散到海拔較低的地方

評分結果解讀

將所有症狀的分數加起來,如果總分在:

  • 0-2分:無高山症,可持續登山並隨時觀察情況
  • 3-5分:輕度高山症,可稍作休息讓身體適應高山低氧環境
  • 6-9分:中度高山症,需立即停止上升海拔高度
  • 10-12分:重度高山症,需要立即急救,並進一步確認是否有高山腦水腫HACE以及高山肺水腫HAPE症狀

4種高山症:成因、症狀、危險程度分析

Lake Louise AMS分數評估是針對AMS種類的高山症進行研究,但高山症並非只有常聽到的AMS而已。登山而引發的高山症可根據高原反應症狀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分為三種類別:急性高山病 (AMS)、高山腦水腫 (HACE) 和高山肺水腫 (HAPE);最後也補充介紹通常不是因登山引發的慢性高山病 (CMS)。

急性高山病 (AMS)

急性高山病(AMS)是最常見的高原反應類型,主要由腦血管擴張引起。AMS高山症初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失眠,這些高山症症狀通常在抵達高海拔地區後的1到12小時內出現。如果不加以處理,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嘔吐,但只要及時下山,通常這種類型的高原反應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高山腦水腫 (HACE)

高山腦水腫(HACE)是一種嚴重的高山症,由腦血管擴張和水分外滲引起。其發生機率較低,約為0.5%至1%。HACE高山症初期症狀包括劇烈頭痛、失去平衡、幻覺和昏迷。這是一種重度高山症,一旦病發,若未能立即處置,可能會在半天內致命。

高山肺水腫 (HAPE)

高山肺水腫(HAPE)是另一種嚴重的高山症,主要由肺動脈壓上升和水分外滲引起。其發生機率也在0.5%至1%之間。HAPE高山症初期症狀包括體能變差、胸悶、乾咳和呼吸心跳加速。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可能會出現咳血、呼吸困難、肺部出現囉音以及臉部發紺(紫)。這是一種致死率最高的高山症,若未能立即處置,可能會在半天內致命。

類別

成因

發生

機率

高山症初期症狀

後期症狀

危險性

急性高山病

AMS

腦血管擴張

36%

頭暈、頭痛、噁心、失眠

嘔吐

輕度高山症
只要即時下山,則無永久性傷害

高山腦水腫

HACE

腦血管擴張

水分外滲

0.5%~1%

劇烈頭痛、失去平衡、幻覺、昏迷

重度高山症
一但病發,若未立即處置,恐於半天內致死

高山肺水腫

HAPE

肺動脈壓上升

水分外滲

0.5%~1%

體能變差、胸悶、乾咳、呼吸心跳加速

咳血、呼吸困難、肺部出現囉音、臉發紺(紫)

重度高山症
一但病發,若未立即處置,恐於半天內致死(致死率最高)

了解這三種高山症症狀和高山症的類型,有助於登山者在登山過程中,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態,評估自己有沒有高原反應症狀出現,判斷自己有沒有高山症,以便作出應對方法。

補充:慢性高山病 (CMS)

慢性高山病(CMS)的高原反應症狀與急性高山病(AMS)相似,不過慢性的高山症CMS的發生,並非因為像登山運動這種短時間快速海拔攀升的不適應,而是因為幾個月或幾年的高海拔地區長期生活,而產生的高原反應。

通常AMS在兩三天後能夠適應,但CMS通常需要接受治療或永久改變到較低海拔j處居住才能症狀改善。對於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來說,CMS 症狀需要數月或數年才能出現,症狀與 AMS 相似

高山症是登山者經常面臨的考驗

此外,高山的低氧環境會使睡眠質量變差,這也是常見的高原反應情況,因為低氧會引發間歇性呼吸暫停(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導致夜間頻繁醒來,難以進入深度睡眠。

高山症跟體質有關嗎?

高山症主要由基因決定。根據馬偕紀念醫院學術文章指出,是否有高山症體質主要取決於個人對低氧環境的適應能力。某些人天生對於低氧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因此更容易出現高原反應症狀。此外,以下列出各個體質相關的因素,來一個個看哪些體質面相是否對高原反應有正相關的影響:

  • 低氧環境適應力

低氧環境適應力與高山症體質有正相關影響。曾經在高海拔地區活動而沒有出現高山症症狀的人,再次登上高海拔地區的風險較低,代表體質是能夠適應高山的低氧環境;反之,若曾經有在高山活動經驗出現過高原反應的人,則為較容易引發高山症的體質,對於低氧環境的適應力較低。

  • 體能素質

體能素質與高山症體質無正相關影響。在高海拔地區,由於氧氣降低,運動能力會下降。雖然體能狀況良好的人能更好地適應快速上升,但根據全球最大的科學醫學研究資訊數據庫之一ScienceDirect的高山症相關研究指出:體能素質高低與患有高山症的風險並無相關。不過高山症所帶來的症狀,若體能差的人會更難以負荷。

  • 性別

性別與高山症體質有著難以解釋的影響;急性高山症AMS女性比例較高,慢性高山症CMS則為男性比例較高。根據美國科學資料庫PubMed的研究文獻指出,女性患有急性高山症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而高海拔醫學期刊High Alt Med Biol研究則指出,慢性高山症CMS的併發機率,男性為高風險族群。此外,停經後的女性也比停經前的女性患有CMS的比例更高。

  • 居住海拔

高海拔居住經驗與高山症體質有正相關影響。居住的海拔高度會潛在影響體質,住在海平面的人前往高海拔地區時,比常住高海拔地區的人更容易患有高山症。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一項研究顯示,居住在海平面的人在科羅拉多滑雪勝地患AMS的風險為27%,而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人患AMS的風險僅為8.4%。

  • 遺傳適應

遺傳與高山症體質不確定是否有影響。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數千年的群體已經發展出特殊的遺傳特徵,如更高的血紅蛋白濃度或更強的呼吸反應。目前,尚未確定具體的遺傳因素,但這仍是一個研究的熱門領域。

了解了體質對高山症的影響後,我們也來特別注意,哪些人更容易患上高山症,讓我們在登山前能更有心理準備。

什麼人容易高山症?

了解了體質對高山症的影響後,我們也來特別注意哪些人更容易患上高山症,讓我們在登山前能更有心理準備。從前一段高山症體質的風險程度研究來看,有以下幾類人群具有容易高山症體質的比例較高:

  • 曾在高海拔區有高原反應者
  • 女性(對於急性高山症AMS而言)
  • 海平面居住者

除此之外,根據李秉豪醫師的論述,台灣各年齡層發生高山症的機率也不同。

  • 兒童: 59%
  • 成人: 36%
  • 65歲長者:10-20%

這些資料顯示,兒童相較於成人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山症的影響。由於高山症所引起的血管擴張,孩童腦部空間相較小而影響大,而年長者則因腦部組織萎縮而降低發病率(但須考量心肺、肝腎、腦部的慢性疾病)。因此若帶兒童上高海拔的山區,更需要特別注意兒童的身體狀況,做好風險評估,以避免憾事發生。

不過,這些都是數據比例,知道哪些族群比較容易高山症是大方向,你可能會想更確切地想了解,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體質。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體質?

💡到高海拔、低風險山區測試看看!

第一次攀登百岳前,建議結伴前往海拔2500公尺,且環境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低強度運動的登山症測試,若發生高原反應,切記立刻下山。

在第一次攀登百岳前,建議結伴前往海拔2500公尺,且環境相對安全的地點進行低強度運動的登山症測試。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生高原反應,應立即下山。我們整理了幾個相較適合測試自己是否有高山症體質的地點:

  • 高山症測試地點1:合歡主峰
  • 高山症測試地點2:合歡東峰
  • 高山症測試地點3:石門山
  • 高山症測試地點4:鹿林山/麟趾山

注意即使測試過程中沒有出現高原反應,也不代表您沒有高山症體質。這只是初步的測試結果,還需考量其他變數。您可以參考下方的【非藥物預防】中的六個預防小技巧,從中可以了解高原反應的誘發因子,以進一步了解和預防高山症。

登山時高山症併發時,會感到頭暈、噁心、嘔吐

高山症預防6方法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出版的《旅行者健康指南》提供了一些預防高山症小技巧,我們整理了可以應用在登山運動上的6個小技巧,並通過以下方式來預防高山症的發生。

高山症預防Tips1:提前一晚抵達登山口

前一晚於登山口附近過夜,提前適應高度,有助於預防高山症的發生。在準備進行高海拔活動時,應該避免在一天內從低海拔直接到達高海拔的高度,這樣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逐漸減少的氧氣。

高山症預防Tips2:控制每天的上升高度

如果對於高原反應較敏感的人,建議在安排百岳行程時,可以控管每日海拔攀升高度,以預防高山症的發生。一旦超過 2,750 的高度,每天過夜的高度盡量不攀升超過500公尺。此外,每增加1,000公尺,應該安排一天的適應時間,以便身體更好地適應高海拔環境。

高山症預防Tips3:避免飲酒

登山前兩天或登山時避免喝酒。在到達高海拔的前48小時內,若希望達到高山症預防的效果,應該避免酒精的攝取。因為酒精會加重脫水和干擾睡眠,從而增加高山症的風險。

高山症預防Tips4:咖啡因的控制

登山者平時應避免大量攝取咖啡因。如果平常為咖啡因成癮者,由於登山過程較難維持咖啡因攝取,有可能引發戒斷性頭痛。這種頭痛可能會與高山症的頭痛混淆,增加判斷的難度。如果無法控制咖啡因,又希望能達到高山症預防的效果,需在登山時準備具咖啡因的飲食。

高山症預防Tips5:避免突然劇烈運動

避免因快攻頂而興奮奔跑!這種行為極易引發高山症,為了高山症預防,應該保持穩定的節奏,逐步增加運動強度,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適應環境變化。在高海拔環境中,突然的劇烈運動會導致血氧水平下降和肺動脈壓力上升,這些都會增加高山症的風險。

高山症預防Tips6:避免暈車及睡眠不足

在登山前應確保有充足的睡眠,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暈車。如果登山口的路程較遠,導致需要清晨出發,若希望預防高山症,會建議增加D0作為交通日。由於山路極其容易暈車,乘客出發前也建議服用暈車藥來避免暈車。由於睡眠不足加上暈車會加劇頭暈和噁心的症狀,而這些症狀與高山症相似,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睡眠不足的疲累身體,也會進一步降低適應高海拔環境的能力。

通過以上六個高山症預防技巧,登山者可以有效減少在高海拔環境中發生高山症的風險。這些措施涵蓋了從行程安排到生活習慣的方方面面,目的在於幫助身體逐步適應高海拔的低氧環境。

然而,除了這些非藥物的預防措施外,藥物預防也是一個重要的輔助手段,特別是在快速攀升高度,或對高山症特別敏感的情況下需要特別準備。接下來,我們將探討一些常見的高山症預防藥物及其使用方法,為登山者提供更多選擇。

高山症預防用藥

*藥物預防知識整理自CDC Yellow Book 202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及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之文章

💡高山症藥物可以有效預防高原反應發生,加速身體對於高山低氧環境的適應。

針對【急性高山症AMS/高海拔腦水腫HACE】與【預防高山肺水腫HAPE】有不同高山症預防用藥,請依照個人症狀以及醫生診斷進行服藥。

高山症預防用藥:預防急性高山症 (AMS) 及高海拔腦水腫 (HACE)

丹木斯是最常用來預防急性高山症 (AMS) 及高海拔腦水腫 (HACE)高山症藥物,學名為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能夠加速身體對低氧環境的適應。

丹木斯 (Diamox, Acetazolamide)

  • 丹木斯藥效
    • 丹木斯藥效主要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 (AMS) 及高海拔腦水腫 (HACE),通過加速換氣,使身體適應高山環境。
  • 丹木斯吃法
    • 丹木斯吃法Tips1:劑量為125毫克/次;如果體重超過100公斤,則增加到250毫克/次
    • 丹木斯吃法Tips2:每天2次,每次間隔八小時
    • 丹木斯吃法Tips3:登山前1天開始,持續至最海拔最高處的2天後再停藥
    • 丹木斯吃法Tips4:丹木斯兒童劑量為 5 mg/kg/天,每次最多 125 mg
  • 丹木斯禁忌
    • 丹木斯禁忌1:蠶豆症((G6PD)患者
    • 丹木斯禁忌2:對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或磺胺(Sulfa)過敏者
    • 丹木斯禁忌3:肝病或肝硬化患者
    • 丹木斯禁忌4:低血鉀或低鈉血症患者
  • 丹木斯副作用:
    • 丹木斯副作用1:手腳麻、臉頰麻、嘴唇麻
    • 丹木斯副作用2:口中有金屬味
    • 丹木斯副作用3:腸胃不適、噁心
    • 丹木斯副作用4:多尿。
    • 丹木斯副作用5:光敏感(因此更需防曬保護)

類固醇 (Steroid, Dexamethasone)

  • 類固醇藥效
    • 類固醇為丹木斯的高山症替代藥物,若為蠶豆症或丹木斯過敏者可使用。
    • 藥效主要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 (AMS) 及高海拔腦水腫 (HACE)
  • 類固醇吃法
    • 每 6 小時 2 毫克或每 12 小時 4 毫克
  • 類固醇禁忌
    • 類固醇禁忌1:兒童請勿用於預防
    • 類固醇禁忌2:切勿在海拔高度持續上升中任意停藥,以避免反彈症狀,迅速產生高山症

若為不適合服用丹木斯的人,需使用類固醇做為高山症預防用藥,請給專業醫生評估如何服用。

高山症預防用藥:預防預防高山肺水腫(HAPE)

  • 鈣離子阻斷劑 Adalat  (Nifedipine)
    • 藥效:預防高山肺水腫HAPE
      (速效型降血壓藥,副作用強
    • 禁忌:不可同時服用葡萄柚汁(抑制本藥代謝)、限曾發生過高山肺水腫病患才可使用(因副作用太強)
    • 吃法:30mg長效型,每 12 小時一次
    • 副作用:心跳加速、血壓下降、下肢水腫
    • 購買方式:因副作用強,需掛號家醫科由醫生開藥
  • 威而鋼 VIAGRA (Sildenafil citrate)
    • 藥效:預防高山肺水腫HAPE
      (對肺部血管擴張有幫助,價格較高
    • 禁忌:不可和硝酸鹽類藥物併用
    • 吃法:25mg(半顆),3次/天
    • 副作用:頭痛、潮紅、心悸、腸胃不適
    • 購買方式:至一般藥局,說明預防高山症用藥即可購買

高山症如何處理?

高山症在高海拔環境中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生命。以下是處理高山症的急救步驟,提供快速且有效的應對方法,以確保患者的安全。

急性高山病急救方式

步驟1:立刻停止上升高度

當出現高山症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疲勞、頭暈等)時,應立刻停止上升高度。任何進一步的上升只會加重症狀。

步驟2:停留高度觀察

在停止上升後,患者應在目前的高度停留並觀察症狀變化。通常建議至少觀察24小時,以確定症狀是否好轉。如果症狀有明顯改善且患者感覺良好,可以考慮繼續上山,但應以緩慢、漸進的方式進行。

步驟3:若情況依舊,請立刻下降高度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應立即下降到較低的高度。這是治療高山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降至少300-500米,並且在下降過程中必須有隊友陪同,以確保患者的安全。

急性高山病急救方式

急性高山病急救:藥物治療

在急救過程中,可以使用藥物來緩解症狀。常見的藥物包括:
丹木斯(Acetazolamide):有助於加速身體適應低氧環境,常用劑量為每12小時服用250毫克。
類固醇(Dexamethasone):可減輕嚴重症狀,常用劑量為每6小時服用4毫克。

急性高山病急救:【PAC加壓艙】或【登山用純氧

登山用純氧:吸入純氧可以迅速緩解高山症症狀,特別是在症狀嚴重時。攜帶便攜式氧氣瓶是高海拔登山的重要準備。

PAC加壓艙(Portable Altitude Chamber, PAC):加壓艙可以模擬較低海拔的環境,迅速降低患者身體所處的”高度”,減輕高山症症狀。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急救設備。

若想學習正確及完整的應對知識,並取得相關知識,可參考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所提供的【PAC 操作實務及高山症防治課程

高山症的英文是什麼?

高山症的英文為 Altitude Sicknes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縮寫為 AMS。

丹木斯副作用有哪些?

手腳麻、口中有金屬味、腸胃不適、噁心、多尿、光敏感(因此更需防曬保護)

高山症服用丹木斯手麻怎麼辦?

服用丹木斯後出現手麻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通常這種麻木是暫時的,大多停藥後一至二天,如果麻木感持續或加重,建議到門診找醫生諮詢確認。

威而鋼可以預防高山症嗎?

威而鋼 VIAGRA 無法預防急性高山症AMS,只能預防高海拔肺水腫(HAPE)。

高山症會死掉嗎?

嚴重的高海拔肺水腫(HAPE)或高海拔腦水腫(HACE),會導致是潛在的致命情況。

高山症可以吃普拿疼嗎?

普拿疼(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可以用來緩解高山症引起的頭痛,但它並不能治療高山症的根本原因。

高山症要看哪一科?

高山症預防通常找家醫科或旅遊門診,高山症治療若較嚴重請至急診科。

海拔多少會高山症?

高山症通常發生在海拔2500米(約8200英尺)以上。不同的人對高海拔的耐受性不同,但大多數人在這個高度以上會開始感受到高山症的症狀。

相關文章